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如今,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产业集群到创新协同,长三角城市群各展所长、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动力澎湃。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东风,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的盐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建功长三角、服务长三角,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机遇、接轨高端、接轨国际。为了进一步走近大上海、发力长三角、拥抱全世界,3月23日至24日,市委、市政府将在上海举办盐城(上海)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合作恳谈会,深化与跨国公司以及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体现盐城担当、展现盐城作为。
以“一体化”的思维融入长三角
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经济相融、人文相亲,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紧密的现实联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上海知青先后来到盐城。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开垦出3个农场,系牢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如今,盐城和上海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已成为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资源外溢的“热土”。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乘势而上、主动作为,以“一体化”思维,不断加快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步伐,多层次学习上海的先进理念、思路、标准和规则,全领域拓展产业、园区、科创、人才等合作,打造长三角北翼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数据显示,500多家上海企业落户盐城,我市三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上海企业有合作关系,盐城与上海合作共建园区达11家。2022年,全市新开工上海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01个,计划总投资433.6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
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由上海市政府和江苏省政府共同设立,是上海市唯一市级层面与外地合作共建的开发区,集聚了临港集团、光明集团等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承接上海和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致力构建“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
走进位于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的正泰新能源有限公司电池片生产车间,AGV小车忙碌穿梭,按照程序自动将电池片送到各个工序。项目总投资40亿元,工艺、装备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去年销售突破百亿,目前订单已排产至三季度。”公司副总经理薛峰介绍。
激发创新动力,是融入长三角的必答题。盐城着力构建高标准科创融合体系,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省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科创资源富集地区建设科创中心,推动盐城企业研发中心设在域外、研发成果用在盐城。2022年,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597项,新建各类载体58个。
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盐城加密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联动、产业联动、供给联动,在协同、协作、协力中谋势、蓄势、聚势,将推动更多优质项目、高端资源向盐城集聚发展。
以“一体化”的格局建功长三角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无限,如何将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沿海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叠加机遇,盐城敏锐把握大势、主动担当作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赋能发展、链接未来、引领潮流”的长三角“金北翼”正在加速建设。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关键在产业,靠的是项目。聚焦“5+2”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23条重点产业链,盐城推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招引长三角产业项目、科创元素,打造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全市新开工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379个,长三角合作共建园区实现开票销售796.5亿元,增长19.5%。截至3月15日,今年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7个,其中来自长三角地区项目占比85.5%。
在盐城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池车间,一片片高效晶硅光伏电池产品陆续在智能生产线上完成。公司总经理吴宇说,阿特斯延续去年的良好势头,一手抢抓外部市场,一手强化内生动力,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今年1至2月,产值同比增长206%。预计一季度,同比增长276%。
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是盐城深化南北合作、融入全省、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的主阵地,更是盐城未来重点打造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蜂巢能源动力电池项目是首个落地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的重大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全部达产后,将凭借高速叠片、无钴电池等创新技术,成为华东地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短刀电池核心产业基地,可实现年产值120亿元。
围绕打造长三角最佳的产业转移、创新转化、功能拓展空间,盐城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重点打造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中韩(盐城)产业园、黄海新区等载体平台,全力打造上海北向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握指成拳形成“磁场效应”。总投资100亿元天合(大丰)储能、总投资102亿元阿特斯储能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蜂巢汽车动力电池一期、中胜光电子芯片生产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
从单纯招商向同步引进先进的理念、经验、制度拓展,从单方面“融入”向双向“融合”转变,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潮里,盐城奋楫者先、笃行不怠,奏响改革开放创新交响曲,让这个春天更加生动。
以“一体化”的担当服务长三角
打通交通互联互通瓶颈,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之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拉近了盐城与长三角“小伙伴”的距离。盐青、盐徐、盐通铁路建成通车,盐城全面迈入“高铁时代”,成为沿海和京沪高铁大通道的交会点。宁盐联络线去年开通运营,进一步缩短了与南京的时空距离。
近年来,盐城全面融入长三角交通“大循环”,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交通先行充分激发区位优势、提升竞争优势、塑造发展优势。
长三角地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还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
一体化的长三角,必然是绿色宜居的长三角。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耀眼国际名片,黄海之滨的盐城魅力无限。
盐城版图上的每一寸绿,都离不开一代代盐城人的精心呵护。盐城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盐城智慧和经验。
融入长三角,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借鉴上海等地的先进经验,盐城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提升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能力,推动更多跨区域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盐城金字招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长三角地区面积最大、体系最全的平原农业区,盐城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40亿斤,约占全国的1%、全省近20%。同时,10多个大宗农产品产量和规模居全省第一,为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贡献。
肩负新使命、迈向新征程,长三角这片被寄予厚望的土地正在缔造“新未来”。时不我待的盐城,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坐标系下,奋勇创新、砥砺前行,奋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前进。